导语:近日,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与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爆发激烈冲突,”卡桑旅”和”圣城旅”分别使用火箭弹和迫击炮对以军目标展开攻击。这场交火为何突然升级?巴勒斯坦武装的迫击炮袭击又给以军造成了哪些威胁?
冲突升级:巴勒斯坦武装多线袭击以军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刻14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图巴斯与以军展开数小时激战。与此同时,”卡桑旅”还发布视频,显示其武装人员在加沙南部的拉法地区用火箭弹袭击了一处医院建筑内的以色列士兵。
更引人注目的是,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下属的”圣城旅”当天也宣布,使用迫击炮袭击了以军在”纳扎里姆走廊”补给线上的部队。从发布的视频来看,巴勒斯坦武装用迫击炮轰击以军的战术显然经过精心策划,目标直指以军的后勤补给线和指挥中心。
迫击炮成关键武器:为何巴勒斯坦武装青睐它?
迫击炮作为一种曲射武器,射程适中、携带方便,特别适合在城市战和复杂地形中使用。此次”圣城旅”不仅用迫击炮轰击以军补给线,还对汗尤尼斯北部的以军指挥中心展开炮轰,展现出较强的战术灵活性。
与火箭弹相比,迫击炮的打击精度更高,且能快速转移阵地,避免被以军无人机和炮兵反制。这也解释了为何巴勒斯坦武装近年来频繁使用迫击炮攻击以军目标——成本低、效果好,还能在短时刻内造成以军伤亡和心理威慑。
以军怎样应对?防空体系面临挑战
面对巴勒斯坦武装的迫击炮袭击,以军虽然拥有”铁穹”防空体系,但该体系主要针对火箭弹,对迫击炮弹的拦截效果有限。迫击炮弹飞行时刻短、弹道弯曲,使得以军难以提前预警并实施有效拦截。
顺带提一嘴,巴勒斯坦武装往往采取”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迫击炮小组在完成袭击后迅速撤离,增加了以军反击的难度。这也让以军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军事行动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未来局势:冲突会进一步扩大吗?
此次巴勒斯坦武装用迫击炮轰击以军,显然是针对以军近期军事行动的报复。随着双方对抗加剧,不排除冲突范围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以军采取更强硬的报复措施,可能会引发巴勒斯坦武装更猛烈的反击,甚至导致地区局势再度失控。国际社会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避免平民伤亡,但短期内停火前景仍不明朗。
小编归纳一下:巴勒斯坦武装此次使用迫击炮袭击以军,再次凸显了地区冲突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未来局势怎样进步?各方能否找到安宁解决方案?让我们持续关注后续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