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真好》教学反思:怎样让孩子真正爱上大天然?
教学操作中的亮点与收获
小编认为‘树真好》这节教学活动中,最让我惊喜的是孩子们对树木展现出的浓厚兴趣。”老师,树真的能净化空气吗?””我家楼下就有大树,夏天特别凉快!”——这些发自内心的疑问和分享,让我看到了绘本教学的魅力所在。通过《树真好》这本绘本,我们不仅传递了聪明,更唤醒了孩子们对天然的亲近感。
教学经过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孩子们从多角度认识树木的价格。从遮阳乘凉到制作家具,从净化空气到提供食物,孩子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这种全方位的进修体验,远比单纯说教更有说服力。你有没有发现,当孩子们真正领会了树木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他们眼里的树就不再是”路边的绿色物品”,而变成了有生活的朋友?
值得改进的教学环节
反思这次《树真好》教学,有多少环节还可以优化。比如在绘本阅读时,部分孩子对散文诗式的表达领会不够深入。”树真好”这个主题虽然简单,但对中班孩子来说,怎样把抽象的”好”具体化,需要更生动的教学手段辅助。
我尝试通过提问引导思索:”如果你是一棵树,你会怎么帮助小动物?”这样的角色扮演让孩子们热诚高涨。但也暴露出难题——部分孩子对树木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下次教学时,可以增加实物观察环节,比如带孩子们实地触摸树皮、观察树叶,让”树真好”的感悟更加立体。
活动延伸部分,虽然设计了手工制作树叶书签,但由于时刻仓促,很多孩子的作品完成度不高。怎样平衡课堂节奏与创作深度?这提醒我需要更好地规划教学时刻,或者把手工活动分成多少课时完成。
让环保教育落地生根的教学启示
《树真好》教学给我的最大启示是:环保教育不应该停留在口号上。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体验式进修”的重要性。当孩子们亲手种下小树苗,当他们用树叶创作艺术作品,”爱护树木”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有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主动提出要节约用纸,由于”纸是用树做的”。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吗?《树真好》教学反思让我明白,好的教育应该像树一样——把根扎进孩子心里,让环保觉悟天然生长。
未来,我规划将《树真好》与其他天然主题绘本串联教学,打造系列环保课程。同时也会加强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带孩子走进大天然,让”树真好”的感悟从课堂延伸到生活。毕竟,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会孩子认识树,而是让他们学会爱护这个有树的全球。